了解一下古代殡葬

“江山如画,无人许我一世繁华,墓柩之大,方寸亦是天下”。“鲁王宫沉船墓,秦岭树云顶宫”。我想看过《盗墓笔记》的应该并不陌生。如今《盗墓笔记之重启》再度火爆银屏,古墓中的重重机关也让我们胆战心惊,那现实的考古工作中也会遇到如此残暴的机关吗?

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中就曾有过关于墓中机关的记载,所说的机关就是暗,说秦始皇曾命令工匠制造暗驽,以防止靠近墓穴,从而保护墓葬防止盗墓贼盗墓,以及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中发现大量的汞含物,也有可能是一种水银机关。然而由于秦始皇陵并未真正挖掘,这些尚无确切的定论。

除此之外,曹操墓中的机关也是让人大开眼界,曹操本身就是一个盗墓高手,然而他的墓也并能逃出盗墓者之手,可以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吧,曹操墓中的机关就是虚冢,虚冢是秘葬当时的一种,又称假坟、虚墓、虚、潜藏、潜埋,就是制造若干假的墓穴,而将真尸藏的隐匿起来。

虽然依旧没能逃脱被盗的命运,但也足以看见古人的智慧。其次就是由于一些地理,化学等因素而导致的一些古人也从未想到过的机关。如“伏火”,这种墓被称作“火坑墓”,是南方特有的一种墓葬。据分析,可能由于墓室里埋藏的有机物分解,形成一种可燃气体——沼气所引起的,神秘的马王堆汉墓就是一座著喷火古墓。

众所周知,无论设置多少机关都是为了防止盗墓贼盗墓。这不得不说我国古代的墓葬文化的发展历程。最早的人类可能起源于距今300万年或400万年之前,有生就有死,那古时人类又是如何处理的呢?

在旧石器时期,人们通过在尸体周边撒赤铁矿石粉象征血,代表人们已经有意识的安葬死者。新石器时代,墓穴为长方形或方形的竖穴式土坑,男女随葬品不同,表明社会分工的不同。后期社会贫富差距过大,墓葬随葬品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。

夏商周时期,等级制度明显,随葬制度也无一不体现死者生前地位。“天子棺椁七重,诸侯五重,大夫三层,士两重”。西周时期出现合葬墓,将夫妻两个分别放置在紧挨的墓坑中,这就是“异穴合葬”。商周时期的随葬品以青铜礼器为主,以鼎为核心,鼎的多寡标志着墓主人身份的高低。小型墓中多随陶器,酒器减少,食器增多。

春秋时期,依然遵循着西周时期的丧葬制度,到战国时期,礼乐制度被完全颠覆。同时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、文化的发展,各地墓葬制度出现地区特色。有些统治者阶级的墓在地面上出现坟丘。贵族墓中的随葬品无论数量,质量还是种类都达到空前的水平,随着漆器的发展,随葬品中漆器的数量也随之增多。而下层贵族以及平民中,随葬品多为仿青铜的陶器。

秦汉时期,随着政治,经济,文化的发展,人们“事死如事生”的观念更加强烈,厚葬之风也由此兴起。秦始皇陵就是其中代表,秦始皇陵规模之宏大,随葬品之丰富,都可称得上是世界奇观。

而汉代普遍用横穴式的洞穴作墓圹,用砖和石料筑墓室,在形制上现实生活中的房屋。这是中国古代墓制的一次划时代的大变化,这是在西汉中期开始的。有些汉墓中还使用了所谓的“黄肠题凑”(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型结构,“黄肠”是指墓葬的材料和颜色,皇室全部是用上等黄柏木或松木搭建,“题凑”是指墓葬的形式和结构,因为木心都是指向中间的棺木)秦汉时期的随葬品漆器比重进一步增加,为了储存粮食等,陶器的比重也随之增加。

魏晋南北朝时期,由于处于混乱的时期,魏晋一改秦汉的厚葬之风,实行薄葬。墓室规模减小,平面布局简化。随葬品多为陶瓷器,西晋出现镇墓兽,以及在这一时期墓中出现墓志。隋唐时期,大体延续了魏晋的墓葬体制,也有新的发展。唐朝随着经济,政治,文化的发展,唐朝墓葬多为大型墓,随葬品以陶俑为主。

北宋中期,墓室中仿木结构成熟,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砖室墓。墓室内多壁画和砖雕以展现墓主人生活日常。明清时期密封棺木,已达到防腐的效果,随葬品以装饰物为主,如金银器,玉器等。自旧石器时代至清代我国古代墓葬制度的变化也由此终结。

我国的墓葬制度沿袭至今,不仅仅是对死者的一种安葬方式,更是对宗族观念的一种继承。我国古代墓葬的发掘对我国研究古代的经济,政治,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。与盗墓不同,考古发掘是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对地下或水下文物进行发掘的过程,盗墓是盗墓者通过鲁莽的手段对文物进行偷盗的行为,所以考古不同于盗墓。

我国古墓的探究还未真正到达顶峰,考古仍需努力,古墓的神秘面纱也将由我们考古学家一层层揭开,让我们一起期待。

发表评论